收购名人字画电话:13521205815
搜索
作品分类
热门作品
联系我们
手机:13521205815
电话:010-63517989
微信:bjdh88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绘画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绘画作品
崔如琢【花卉】

编号:13695号
作者:崔如琢
名称:崔如琢【花卉】
价格:价格请与大瀚画廊咨询135212051815
尺寸:137X55

13695号崔如琢【花卉】137X55镜片【200000元代销袁武斌】【】【20220518有上新网站】.jpg

13695号崔如琢【花卉】137X55镜片

崔如琢,美籍华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1944年生于北京。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 [1]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6]  2010年曾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画作《荷风盛世》,这件长18米、高2.8米的巨制是目前人民大会堂尺幅最大的作品。 [7]  2016年,向故宫捐赠1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9]  《2022胡润中国艺术榜》发布,78岁国画家崔如琢八年蝉联榜首。


「小康人物」国画大师崔如琢:“清贵”人生播报文章

人民资讯2022-02-07 17:39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本文转自:中国小康网“我要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绘画艺术扬名树誉,为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真正地崛起而勇猛精进。”

“如果说过去文人以‘清雅’为乐事,那么我倒是想把它改为‘清贵’,清贵是要物质条件去营造的……享受财富不只是吃喝玩乐,还可以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慈善。”

崔如琢,“中国最贵的国画大师”——连续7年蝉联“胡润中国艺术榜”榜首,一幅画成交价超过1亿;也是“大手笔的慈善家”——为汶川地震捐赠5000万,为故宫捐赠1亿现金。

崔如琢热爱国画,喜欢跟人讨论绘画技法,也从不避谈财富。他是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胸中有丘壑、极具审美意趣的艺术家和生活家。

受传统文化滋养

崔如琢1944年出生于北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5岁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经典;7岁时能完整绘制齐白石的《秋趣图》;16岁拜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李苦禅为师学习绘画;同时还拜师郑诵先学习书法,学会了静下心来与中国传统艺术“对话”。

上初中时,崔如琢在恩师秦仲文的建议下,背着画板、带着干粮、挎着水壶去故宫临摹古画,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老师教育他:“要在临摹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绘画史。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坚守传统。”

似懂非懂的少年,一边学习中国古画的技法,一边认真去了解每一幅画的背景。198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了多年绘画技术和文艺素养之后,37岁的崔如琢怀揣着800美元,远涉重洋开始了异国的寻梦之旅。

“我在美国对中国画更加热爱,到了他们的博物馆,看到我们国家的一些珍贵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木器,包括书画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就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越发感到自豪。”也是在那个时期,崔如琢对自己少年时的临摹有了更多的感触和领悟。

▲扫码观看视频访谈

崔如琢认为:“文化是有根的,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只有用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来教育后代,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民族艺术家。”

美术理论家黄鸿仪认为,崔如琢对传统的坚守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两位老师:“秦仲文教他学画要学画史、画论 ;李苦禅教他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学,所以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此番评价,跟崔如琢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总结不谋而合。

崔如琢在海外收藏大量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他称:“我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投资,是为了学习研究”。1990年崔如琢从美国到香港,当时银行存款是3.2亿港币,“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问我是怎么挣的。我说,我是用中国文化在美国挣钱。”

在海外旅居近20年后,崔如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召,回到了故乡北京。

▲本刊记者拍摄的崔如琢作品(局部)(摄影/宁颖)

2015年底,北京故宫博物院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这一项目总共需要筹集资金2.2亿元人民币。2016年2月25日,崔如琢向故宫博物院捐献1亿元人民币,其中4000万专门用于养心殿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其余分别用于开展故宫的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活动。这么大的数额, 在故宫受捐史上还是头一回。

如此大手笔的捐赠,缘于一次小饭局。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和崔如琢聊到故宫的研究性保护,崔如琢便动了念头给故宫捐赠,他认为“故宫保存着中国数千年来古典文化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对于此事,崔如琢一直未宣传,即使被问起,也只是轻描淡写:“这是我应该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关于中国艺术的传承,崔如琢认为:“文化是有根的,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只有用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来教育后代,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民族艺术家。”

为中国画扬名

人民大会堂有一幅巨幅国画,名叫《荷风盛世》,就是崔如琢画的。2011年6月,崔如琢接到邀请,为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创作一幅国画。他去实地考察,发现大会堂为他提供的“那个位置非常好”,墙壁面积很大,况且背面就是傅抱石和关山月一起创作的那幅著名的《江山如此多娇》,崔如琢感到荣幸之至。

但是画什么呢?按照中国画的题材,花鸟是首选,如画花,则梅兰竹菊似乎是首选,最后崔如琢决定画荷花:“‘荷’谐音‘和’,象征着和谐,‘风’谐音“逢”,寓意和谐逢盛世。另外,‘和’和‘荷’这两个汉字,拆开了都能体现‘天人合一’,具有中国哲学的意味。”崔如琢花了8天的时间,最终,这幅巨幅国画被命名为《荷风盛世》。一切灵感,缘于他对中国古典哲学和汉字的透彻理解。

崔如琢在美术院校任教过,又在国外游历多年,对中西方绘画有研究和比较。关于中国的美术教育,他认为:“一味学习西方,学油画、学素描,其实是不太正确的道路。”

“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我们要接受大自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崔如琢直言,画山水的,要去游历名山大川,对大自然有一种亲身的感受;画中国画,还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史哲的基本文化训练,“尤其是哲学,哲学是中国画的底蕴”。对于西方的艺术,他认为“我们可以去学习,但不能盲目地抄袭”。

2021年11月29日,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联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上海国拍·胡润全球艺术榜》。崔如琢以7.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位列第二,比去年上升8位。他在2020年的总成交额与上一年相比出现大幅增长,增加了4.4亿元,增幅132%。

这个成绩来得并不容易。艺术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前50名全球在世艺术家2020年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同比下降了24%。

崔如琢不仅逆势上扬,而且在中国艺术家之中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在《胡润中国艺术榜》上,崔如琢已经连续7年蝉联榜首。

《2021上海国拍·胡润全球艺术榜》发布后,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二级市场所获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华人藏家群体的强大。”胡润也认为,受到中国深厚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家又经历了社会的变更、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也非常频繁,中国的艺术作品在国际上非常有力量和活力。

崔如琢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中国著名画家,而是有更高的思想境界——为中国画扬名。他表示:“国富则艺贵,国贫则艺轻。每一个画家都应当有志于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世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重振国威,弘扬国粹。”

崔如琢透露,他平生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使他的艺术超越历史,第二个梦想实在八十岁以前使他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超越西方所有的艺术大师,“我要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绘画艺术扬名树誉,为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真正地崛起而勇猛精进。”

以“清贵”为乐

和很多艺术家偏好隐居乡野不同,崔如琢的家就位于北京闹市之侧。门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门内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

在他的著作《崔如琢谈艺录》中,崔如琢写道:“一个艺术家必须有‘胸中丘壑’,但胸中的‘丘壑’乃为眼中的‘丘壑’内化而成。因此,我一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居所关乎创作,未可小觑。”

崔如琢觉得对于一个画家来说,闹中取静、大隐于市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境界。他同时认为中国的园林和中国的绘画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一个统一的原理。

在崔如琢的园子里,有假山,有流水,有九百米的湖面和三百米的长廊,有五六个亭子。最可贵的是,有十六棵五百年以上的石榴古树,另外还有银杏、柿子、海棠、竹子、玉兰花等。园内小桥流水,花香四溢,鱼儿游弋,鸡鸭歌舞。整个园林既有江南水乡的清灵秀美,又有北方山庄的舒朗大气,完美呈现了主人的审美意趣。

在美国期间,崔如琢感受到美国的美术馆业比较发达,后来又去世界各地参观了不少一流的美术馆,从此内心便种下了一个“美术馆情结”:“条件一旦成熟,我一定要建一座自己的美术馆。”

如今这座梦想中的美术馆就建在崔如琢的居所中——建筑面积达六百平方米,分为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展馆、藏书楼、名家收藏品三个区域。国学大师饶宗颐为美术馆题写了匾额。

崔如琢认为:“这样一个集生活、学习、研究和创作为一体的环境,可居,可游,别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意境,将大有利于我的绘画创作。”

作为一位住在大都市豪华别墅里的画家,崔如琢认为:“我当初之所以将其买下,绝非为了炫耀财富,而是想藉此营造一种文化。不论是门前挂的匾额,前边的灵璧石,三百米的长廊,五百年的古树,还是室内历代名家的收藏,包括我们民族的其他艺术,均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挚爱。”

▲到访 崔如琢(右二)与《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右一)、《小康》杂志社副总编辑胡晓生(左一)、画家曹无合影。

崔如琢从不避讳谈论财富。他认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文人惯以清贫为乐,耻于谈财富,对财富有很深的偏见,认为物质丑恶,只有精神才是美好的。不少人认为既然是画家就应该专注于绘画本身,不应该分心去做投资和经营,但我对此却难以苟同。作为一个艺术家,既要精神高雅,物质生活也要丰富,这才是健全的人生。”

崔如琢还一直心系慈善,除了为故宫捐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崔如琢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的书画作品用于义拍,所得费用全部捐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榜样公益基金。他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享受过程,一旦给孩子留下财产,无异于剥夺了孩子的乐趣,因为虽然在物质层面上孩子们什么都有了,但却失去了享受过程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只能在奋斗中获得。

来源:《小康》杂志2022年2月上旬刊

记者:简宏妮

责任编辑:于靖园

微信责编:吴月冉

(本文为《小康》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联系我们
  • 手 机:13521205815
  • 电 话:010-63517989
  • 邮箱:dahanhualang@163.com
  • 地 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扫一扫加微信

13521205815

欢迎来电咨询

首页 名家索引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古旧书画 西洋艺术 古玩杂项 疑似真品 大瀚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