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1号贺伯英《朱竹》66x44原装旧裱镜片已售出
●1947年,生于北京;
●祖籍河北省霸州信安镇;
●1968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79年,于中央工艺美院中国花鸟画进修班深造,师从俞致贞、田世光、李苦禅、孙奇峰诸位先生,专攻中国花鸟画,兼攻山水;
●1975年,就职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创作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
艺术是一次发现美的过程2016-09-22 21:22作为有着几十年花鸟创作经验的艺术家,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贺伯英在创作时反而越画越谨慎,越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他笑称“年轻时画的一些作品现在看来像是‘胡涂乱抹’而来的,现在的自己则更加认真对待创作,追求画得到位”。发现自然回归生活贺伯英非常重视写生,写生早已成为了他不可割舍的习惯,力求在写生中发现生活之美,“美术就是要能反映出美的东西,美术作品要有呈现美的能力”。对所画物体有深入了解,才能带来创作时的得心应手。他谈到,工笔画要求表现起来非常具体,形神兼备,好比鸟类,要抓住其神态却又不极其具体地呈现。所以,利用写生归纳生活,删繁就简,将大自然中最美的东西展现出来就尤为重要。写意画讲究的传神、简练笔墨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写生中的细致观察与感悟。贺伯英将绘画理解为“一个发现生活、融入生活的行为”。耐心地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从中寻找到素材,并从而得到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他来讲是一件极其愉悦的事情,也是一种享受。“绘画是一种让人静下来的方式,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又赞颂了这个世界。”“工笔画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来实践与研究,现在的人急于出名,功利心较重,很多都不愿花时间伏案而作了。”贺伯英谈道,中国画需要笔墨带来灵动与精神,缺一不可。好比人的骨骼,没有骨骼就不能称之为人,它是人精神气的来源之一。绘画中的线条就好比画面的骨骼,它决定了画的力量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