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名人字画电话:13521205815
搜索
作品分类
热门作品
联系我们
手机:13521205815
电话:010-63517989
微信:bjdh88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绘画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绘画作品
爱新觉罗溥佐《六骏图》

编号:17178号
作者:爱新觉罗溥佐
名称:爱新觉罗溥佐《六骏图》
价格:协商
尺寸:129×65

17178号爱新觉罗溥佐129×65《六骏图》镜片

17178号爱新觉罗溥佐129×65《六骏图》镜片(16000元三张48000元之一台湾母女来卖20240626).jpg

17178号爱新觉罗溥佐《六骏图》129×65镜片


能书能画

爱新觉罗·溥佐

在清代爱新觉罗家族里,几乎人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棋琴书画、诗文戏曲无所不涉,无所不精。他们中精于书画者不在少数,其中溥佐就是代表性的一位。擅画花鸟走兽,尤擅鞍马,兼作山水,其风格立足于工整精细的宋代绘画传统,并吸纳元明清以来优秀的花鸟画家之所长,其画风典雅富丽,成就卓著。(1918-2001年),满族。中国画画家。北京人。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曾加入中国画研究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天津市委委员。溥佐自幼在父爱新觉罗·载瀛,及兄 溥雪斋、溥敦斋、溥松窗熏陶下,酷爱书画。并有欣赏和临摹皇宫内府藏画的机会,艺术修养渊深。六岁时即有画马神童之美称。据说,早年溥仪打算送溥佐和毓岱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一切都联系妥当,连船票也买好了。晚上收拾行李,两人高兴得禁不住玩闹起来,一不小心毓岱的眼镜打碎了,脸上还划出了血。有人给溥仪打小报告,说他们俩打架斗殴。溥仪一怒之下把他们狠狠训了一顿,不让他们去日本了,并把溥佐交给其大哥溥雪斋(本名溥伒),毓岱交给溥修严加管束。这样,他们俩回到了北京。从此,溥佐放弃了学业,连大学也没上。溥雪斋当时在辅仁大学美术系当系主任,溥佐就潜心跟随兄长学习书画。

爱新觉罗皇族中就有八溥,除了溥伒、溥僩、溥佺、溥佐四兄弟外,还有溥儒、溥靖秋(女)、溥修、溥杰,八个人都是能书善绘者,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求画,必是八溥一人一幅。所以,溥佐民国时期就已卖画了,据溥佐子女回忆,“我大伯溥雪斋比父亲大25岁,他的扇面那时能卖到400大洋,我父亲的扇面能卖200大洋,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卖上钱,父亲就下定决心以画为生了。”

1937年,溥佐加入溥雪斋创办的松风画会。1944年与堂兄溥心畬合作在天津举办扇面展览,广受好评。1946年任北京大学出版部职员。

新中国建立后,溥佐在天津与孙其峰、孙克纲、王学仲、王颂余、萧朗、赵松涛、穆仲芹并称为“天津书画八大家”。有《溥佐画集》出版。与孙其峰、张其翼合作出版《花鸟画范》,与孙其峰等人编绘出版《翎毛参考资料》等。溥佐还喜好曲艺,常常邀请曲艺名人聚会,席间挂出自己的画作并分别编号,嘉宾即席表演之后还可以共同猜谜、游戏、掷骰子,分出名次就可以取下画作带回家了。

1952年,溥佐加入中国画研究会。1959年应聘任天津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国画讲师。由于他长期在美术院校任教,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

2001年9月10日下午1时,爱新觉罗·溥佐在天津逝世,享年84岁。


爱新觉罗·溥佐(1918年5月7日-2001年9月10日),满族。中国画家。北京人。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自幼在父亲爱新觉罗·载瀛及兄溥雪斋、溥毅斋、溥松窗熏陶下,酷爱书画。


花小宝

妻子

爱新觉罗-毓岳

儿子

爱新觉罗·紫薇

女儿

爱新觉罗·载瀛

父亲

爱新觉罗·溥伒

哥哥

爱新觉罗·溥佺

哥哥

爱新觉罗·伯骧

孙子

爱新觉罗·毓嵉

侄子

爱新觉罗·文嘉

侄女

祥妃

曾祖母

爱新觉罗·溥僎

堂兄

1937年入溥雪斋创办的松风画会。1944年与堂兄溥心畲合作在天津举办扇面展览。1946年任北京大学出版部职员。1949年后在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任教。1952年加入中国画研究会。1959年应聘任天津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国画讲师。曾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有《溥佐画集》出版。与孙其峰、张其翼合作出版《花鸟画范》,与孙其峰等人编绘出版《翎毛参考资料》等。病逝于天津。








大家|爱新觉罗溥佐 高风长驻贯春秋

原创 爱新觉罗恒鑫 中华儿女 2018-05-18 14:57

图片

▲ 恒鑫在纪念溥佐诞辰99周年义卖现场讲话




文  爱新觉罗恒鑫




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当你觉得身处幸福时,时间就好像穿上了隐身衣,让你觉得幸福在心口还没捂热,忽然间,就到了结束的时候;而当你痛失所爱,身处困境,时间这个怪诞的家伙,就要让你知道它的存在了,不错过一分一毫地让人明白苦痛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时间巨人用这个方式风风火火地向前推进着,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改变,我猜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吧。公元二零一八,距离祖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如今已到祖父的百年诞辰。


 


在这17年里,家人、朋友和社会各届人士还会经常提到祖父。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愿独自去回味和祖父自我儿时在一起的很多情景。时光轮转,随着我个人阅历的增加和诸多生活纷扰扑面而来,我对祖父的想念甚至比起十几年前更切更深,这份想念已不再是简单回忆和他一起度过的日子,这份想念更多地变成了我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索,变成对祖父一生生活轨迹静观之后的追问。然任我如何追问,斯人已去,也唯有自问自答或是自己更长久的领悟了。


 


再像儿时那样飞跑过来挤到穿着粗布蓝棉袄趴在桌上画画的祖父怀里,好奇地看着桌上白纸上画的绿树青山和骏马,祖父搂着我说“忍一会儿”,我却飞呀似的挣脱他的怀抱,每天数次飞来飞去穿梭在祖父与他的“山水之间”已成我永无法企及的奢望,倒是这情景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跑出来将心揉搓。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回过头去看,看他一路曾经走过的……


 


图片

▲ 溥佐四兄弟在溥伒贝子府


 


一次年少冲动成就一位画坛大家


 


 祖父的身世,很多人可能有所了解。祖父不是汉族出身,是满族。他出生在清朝的皇氏家族中,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代孙,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弟,是绝对正宗的皇亲国戚,说他正宗这点从他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在清宗室中,有“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之分。近支皆有辈分排序,到祖父是溥字辈,是从康熙传下来的后裔。而他的名字“佐”中又有“单立人”旁,说明他是“近支宗室”中的“最近支”。我想这就是命吧,人在出生那一刻,很多事情已经决定了。也正是与生俱来无可选择的特殊性,让他的一生充满转折。


 


宗室王公照例6岁入学、18岁出学。祖父7岁时被溥仪召进宫,在长春宫内府读书。清皇帝都极其重视对皇子的教育,他们请来最好的汉学士来当御师,因为这些皇子就是大清朝未来的主人。祖父虽没有赶上清朝帝制,但是沿袭下来的重视教育和知识的传统还是让祖父在年少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加上有机会饱览了皇宫内府的大量藏画和藏书,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而祖父的绘画天赋在他的童年时代已经有所展现,6岁的时候就被称为“画马神童”。


 


祖父17岁那年,被溥仪选送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深造。就在临行之际,年轻气盛的祖父与一位侄子辈的少年打逗,让溥仪知道龙颜大怒,将他赶出长春宫,交其大兄长溥雪斋管束随溥氏兄长们一起潜心作画,并有机会参加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松风画会”与溥雪斋、溥心畬、启功这些宗室人士一起切磋诗文和绘画,这段珍贵的时光让他在书画上突飞猛进,博采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到二十几岁时,已经和大名鼎鼎的溥心畬一起开办扇面展初露锋芒。每次谈到这件事,他也笑言是一次打架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走上了绘画之路。


 


如果不是这样,他可能就会东渡扶桑学习其他专业,也许毕业后会因国内局势的骤变而留在那里。那么当代的中国就少了一位传统绘画大家,美术教育史上就少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良师,也不会有和祖母的一世姻缘以及他们的一大群孩子。


 


50年后,70岁的祖父才真正得以远渡日本,参加画展,盛况空前。如织人流名流荟萃,早稻田大学的校长也在其中,不知他可会因眼前这位清朝皇族后代仅因一次年少冲动没能成为自己学校的学生而倍感遗憾。至于祖父对于这样的命运安排内心有何感触,我们却无法得知了。


 


祖父当年迎娶的新娘是和他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也是满族的贵族,比他年长两岁。年轻时的祖母是出了名的美女,然仅用漂亮来形容她是非常片面的,祖母举手投足间透出的雍容贵气是当今那些所谓的颜值美女们望尘莫及的。几年前我偶尔在香港杂志上看到他们二十几岁时的新婚合影,照片上新郎稚气未脱,脸上透着轩扬灵气,新娘眼神娇柔,美若仙人。孰料,时局动荡,让这位富贵之家的美千金婚后变成了为生计操劳算计的家庭主妇,一大群的孩子嗷嗷待哺,陪嫁几乎都被典当贴补家用。祖父母这些民国后出生的老朝贵胄没有享受过多少出身带来的尊贵,相反在后面的岁月中却让他们吃尽苦头


 


新中国成立不久,应河北艺师(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的邀请,祖父携家小来津任教,从此离开了祖辈们生活的北京,来到距他们不远的滨海城市天津,永远地生活在那里。祖父母的一大群可爱的孩子们也都在天津长大娶妻生子。我的母亲是祖父母的长儿媳,就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前面说过他命运的很多时刻早已从他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些动荡的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的时代,他的出身就足以让他成为每个运动不容错过的“人物”,即使他早已自食其力并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教师。上世纪60年代,他带着孩子一起被下放到天津张窝村接受劳动改造。祖父主要的劳动任务就是掏厕所,即使是这样粗脏的劳动,他每天也是认认真真地做好。后来善良淳朴的乡亲们逐渐发现这个戴眼镜的改造对象不仅能把掏厕所的活干好,干完活还能画画。于是他们把他请到家中画画,大家帮他干农活。


 


后来回到学校,窘迫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多少变化,一大家子人挤在一间小平房里面,但祖父还在不停地作画,即使那个年代没有人花钱买画。看看祖父那个年代的作品,无论是他最擅画并开创自己风格的鞍马,还是梅兰竹菊的文人画都是生平上乘之作,郁郁葱葱花团锦簇,马儿悠闲自在徜徉山水之间,与作画者生活境遇大相径庭。看来艰难困苦的现实只是苦了生活中人的筋骨,却未能苦了其心志,因为能有喜欢的事情把人从现实生活中不停地拉走,艺术的魅力大抵是在这里吧。住在大杂院里的祖父下棋、说乐子、编段子,生活过得充实饱满。祖母早已褪下富家千金的光环,成了深受邻居喜欢的“溥妈妈”,即使穿的是粗布粗衣,也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整日素面朝天,仍难掩她高贵气质。有时我想他们从那样的年代经过,经历起落无数,怎么绝少听说现代人这样动不动就抑郁了呢?




2018年是和祖父保持大半生友谊年长祖父20岁的张伯驹先生120岁诞辰,我同样要在这里写几句来追忆祖父和这位中国伟大的不朽的爱国收藏家的友谊。祖父和伯驹老先生的交往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说张先生在“文革”中最困难的3年里,除了年龄增长,心情和神态和20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的富家公子并无差异,依然读书、写诗、唱京剧,不怨天,不尤人。我相信这个话是真实的,因为祖父何尝不是如此,任风云变幻,宠辱不惊。1980年代初,祖父特意带叔父回北京探望年逾八旬的老先生。叔父回忆说伯驹老人老得已经不能自理,祖父和老友重逢但清楚此去亦诀别,心中不免悲凉,回想他们30多年前在北京一起吹拉弹唱国粹时的意气风发,近如昨日,然却永无复来。张先生家徒四壁,要知道他们夫妇的捐赠足可以撑得起半个故宫。然而即使家境如此伯驹老卧病在床,叔父说张夫人潘素先生在繁重的家务劳动之余依然笔耕青绿山水,情景至今难忘。


 


祖父对尊长的孝敬也是我们后代需要永远学习的。听我的父亲说他小时候祖父带着他去给他的长兄溥雪斋爷爷去拜寿,刚好雪斋大爷爷被朱德总司令请去给大爷爷过生日,没有在家。祖父就让我父亲和他一起对着大爷爷平时坐的椅子叩头礼拜,父亲说这样的影响一辈子也忘不了。祖父70多岁时为年长自己5岁的兄长同样是艺术大家的溥松窗先生祝寿时,当着满堂子孙正正式式地站在兄长面前,深鞠一躬,以示敬意 。对于晚辈,他绝少说教倒是喜欢做出来让我们看。祖父手书留给我们的“积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于子孙,子孙可享终身之幸福也”的条幅,的确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一不积财、二不结怨是他经常说的话,也是这样做的。祖父为他长期生活的城市天津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商家题写了大量的牌匾,非常难得的是这些商家不论是如“狗不理”、“老美华”这样的百年老字号还是新商铺都是生意兴隆,在当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行业翘楚,经营多年依然散发着勃勃生机,大家都常说是溥老先生宽厚仁良,德佑后人。


 


80年代中期,祖父迎来了他事业的“幸福时光”。政策变了,他被人民给予了很多社会职位,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够画画、教书,吃饱饭 ,已经足够了。在天津美院附近的菜市场经常可以看到祖父骑着“铃木”小摩托车穿梭,那个年代能骑上个进口摩托车是个新鲜事,更何况快70岁的老人,车把上挂着大菜篮子,“熊猫教授”每天亲自选购食材,市民们亲切地叫他“溥大爷”,祖父不论是否认识都亲切回应大家的招呼,然后骑着小“铃木”,一溜烟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上一篇:韩美林《牛》
联系我们
  • 手 机:13521205815
  • 电 话:010-63517989
  • 邮箱:dahanhualang@163.com
  • 地 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扫一扫加微信

13521205815

欢迎来电咨询

首页 名家索引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古旧书画 西洋艺术 古玩杂项 疑似真品 大瀚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