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名人字画电话:13521205815
搜索
作品分类
热门作品
联系我们
手机:13521205815
电话:010-63517989
微信:bjdh88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古旧书画

当前位置:首页》古旧书画
赵叔儒《春蚕》

编号:17282号
作者:赵叔儒
名称:赵叔儒《春蚕》
价格:协商
尺寸: 94x28

17282号赵叔儒《春蚕》94x28原裱立轴1928年

17282号赵叔儒《春蚕》94x28原裱立轴1928年【绿剪兰桑带别枝,晓窗风送风雨丝丝,吴娘不解春寒垂,正是新蚕上箔时。余斋壁悬有十三草堂水墨蚕桑轴题(显)庭世讲爱不释手嘱余对临并录原题于上聊以解馋不足云似也】1.jpg

17282号赵叔儒《春蚕》94x28原裱立轴1928年 (2).jpg

17282号赵叔儒《春蚕》94x28原裱立轴1928年 (6).jpg

17282号赵叔儒《春蚕》94x28原裱立轴1928年【绿剪兰桑带别枝,晓窗风送风雨丝丝,吴娘不解春寒垂,正是新蚕上箔时。余斋壁悬有十三草堂水墨蚕桑轴题(显)庭世讲爱不释手嘱余对临并录原题于上聊以解馋不足云似也】



赵叔孺书画篆刻家

赵叔儒(中国近代书画家)一般指赵叔孺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㭎 [4],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人物关系

赵佑宸

父亲

陈巨来

学生

沙孟海

学生

方介堪

学生

张雪父

学生

陶寿伯

学生

戈湘岚

学生

中文名赵叔孺

别    名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时㭎

国    籍中国

籍    贯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45年

职    业书画篆刻家

主要成就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代表作品《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赵叔孺先生遗墨册》等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生平

▪爱好书画

▪擅长画马

▪活跃于印坛

▪书画全才

▪良师益友

3艺术成就

4艺术特色

5晚年生活

人物简介

赵叔孺 [1](1874-1945),原名献忱,又易名时㭎 [4],初号纫苌,后改号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斋馆名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人物生平爱好书画

赵叔孺5岁起就爱好书画,尤以画马最佳,被称为神童。1881年, 赵叔孺画作赵叔孺年方8岁,他父亲在春节里大宴宾客,席中有一位长辈林颖叔,听说叔孺小小年纪就能画马,要他出来相见,当众挥毫表演。叔孺领命,很快画出了一幅神骏的奔马,座中宾客传看,都十分惊诧,纷纷赞叹。林颖叔对赵叔孺非常赏识,第二天就请了媒人到赵家说媒,把女儿许配给叔孺。赵叔孺17岁迎娶林家女儿,夫妻恩爱。画一匹马得来一个娇妻,这是赵叔孺的一段佳话。

而赵叔孺的艺术造诣,也得益于林家颇多。他的岳父林颖叔酷爱金石书画,收藏极为丰富,翁婿二人志同道合。赵叔孺在岳父家遍观所藏精品,专心致志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金石书画,不出3年,便已是成绩斐然。

擅长画马

赵叔孺擅长画马,主要是传承了宋代李公麟和元代赵孟頫的画法,又借鉴清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西洋画法,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赵叔孺一生之中,绘画不过百帧,算不上多产,但他的画少而精,有“一马黄金十笏”之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吴湖帆的山水,冯超然的人物,吴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绝技”之称誉。

而赵叔孺所绘的山水花卉、翎毛虫草,也饶有情趣,注重形态,不落窠臼。时人对赵叔孺绘画的评价是:“斟酌龙眠沤波,山水绝似元贤,花鸟则兼宋法,浑厚之气,敛入毫芒。”赵叔孺比较有名的画作有《三骏图》《高柳饮马图》《关山行旅图》《桐荫高士图》《新蚕上箔图》《马嘶芳草图》《五骏图》《天马图轴》等。如今他的作品已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散见于民间各收藏家处。

更值得称道的是赵叔孺的篆刻,他兼浙皖两派之长,得前辈赵之谦的精髓,又精研古金石学,另成一家,营造出典丽恬静的气象,时人推崇其为二百年来第一。

活跃于印坛

赵叔孺活跃于海上印坛之初,正是吴昌硕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赵叔孺对篆刻的历史知识也很渊博。在给印友的印谱上题序时,总是把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精辟见解写上,举凡篆刻的起源、印章的由来、印谱的收集等,都能历数其年代沿革,以教后人。 赵叔孺书法

自51岁起,赵叔孺每逢元旦,黎明即起,焚香静坐,随后自刻纪年印一方。如此直至去世前22年间,从未中断。他68岁时刊行了《二弩精舍印谱》六卷,内有自刻印三百钮,堪称代表作品。据了解,赵叔孺一生大约篆刻了一千钮印子。代表性的有:汉白文“仆累庐”、“特健药”、“照读楼”、“听涛轩”诸印;朱文有仿宋元印“云怡书屋”、“安和室”、“破贴斋”、“七姊八妹九兄弟”、“月上”等印,皆是上乘之作。

书画全才

赵叔孺是个全才,金石书画样样皆通。赵氏书法,不拘一格,所写小篆楹联条幅,珠圆玉润,令人喜爱。他平时训诫学生和子侄辈,临摹古迹书画,要形似,也要得其神韵,最好能自运机杼,显出崭新面目。赵叔孺著文不多,诗词更是罕见,但在画轴中偶有绝句题咏,颇具闲情逸致。

此外,赵叔孺还是一位出色的古物收藏家。他的书斋名为“二弩精舍”,“二弩”是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为蜀汉遗弩,是赵家珍藏的古文物。由于他收藏丰富,阅历又深,因此鉴别力也很强。他的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良师益友

由于出身于官宦世家,从28岁之后的10年间,赵叔孺也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但赵叔孺性情淡泊,这从他对金石书画的爱好中可以看出来,官场之事并不是他所热衷的。从38岁之后,赵叔孺就从官场销声匿迹,携眷到了上海,以舞文弄墨为乐,以篆刻字画为生。其间他广交朋友,如四川张大千、鄞县高振霄等当时名家,都乐于与他相交,并尊他为金石学泰斗。

1912年,赵叔孺编辑了《汉印分韵补》六卷。这一时期,是他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各地慕名来求墨迹和治印的人络绎不绝,登门求教或拜师的人也接踵而来。其中有平湖陈巨来、永嘉方介堪、吴县潘子燮等,深得师承。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也曾尊赵叔孺为师。据《赵氏同门录》记载,赵叔孺所收门人大约有60余人。

在对学生的教导上,赵叔孺不赞成学生单纯传承老师的心得,而主张学生根据各自的禀赋和素质,确立研究上的侧重点。其众多学生纷纷成才,也验证了赵叔孺的育人方法十分成功。回顾二十世纪的印坛,同出赵叔孺门下的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以各自的成就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而陈巨来在篆刻上的成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叔孺60岁和70岁寿辰时,其亲友及门人曾发起两次祝寿活动。这两次祝寿活动,是庆生宴,更是众多艺坛名流的大聚会,群贤毕至。1942年和1944年,赵叔孺率领学生,先后在上海举办“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览会”,堪称艺坛盛事。

1945年,赵叔孺72岁,因染感冒,恶化为肺炎,药石无效,当年3月17日在家中过世。

艺术成就

赵叔孺斋馆名二弩精舍。五岁起就爱好书画,尤以画马最佳,被称为神童。十岁时,曾邀当众画马,所以骏马神彩毕现,观者无不叹服。后被收藏金石书画极富的闽县林氏招为婿, 赵叔孺画作居岳家其间,遍观林氏所藏的精品,潜心钻研,特别着力于青铜器与古玺印。赵叔孺是个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骏马无所不精,书法篆刻上也自有面目,宋元圆朱文一路的造诣尤深。他又是一位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现代艺坛上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如陈巨来、叶潞渊、方介堪、张鲁庵、徐邦达等都是他的学生。其书法取法赵之谦、赵孟頫,而以后者学得最久。篆刻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力假定秦汉。学赵之谦所得尤多。对宋元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著作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等。

赵叔孺父亲赵佑宸为咸丰翰林,曾为同治帝蒙师,官至太常寺卿,家中富有收藏;舅父林寿图亦为闽中大收藏家,赵叔孺从小耳濡目染,对书画颇有灵性。1911年后定居上海提蓝桥,作书鬻画,为海上一代宗师。赵叔孺以其自身的画艺名噪海上时,从其学艺者众多。当时海上桃李最盛有三家,一为昌硕门下缶庐弟子;一为李瑞清、曾熙门下曾立同门会;另一家则就是赵叔孺了。赵氏门下弟子凡七十二人,以篆刻名家陈巨来最早,潘君诺为最后。其他如方介堪、支慈庵、戈湘岚、沙孟海、徐邦达、张鲁盦、张雪父、叶园露、厉国香等人都能传其薪火,为艺林翘楚。(可见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当时,国门乍开,派别林立,艺坛纷呈。赵氏的画学思想则是以著书风、印风学古,而萌发出“画风也要复古”的想法,于是他走了一条高致林泉之道,且由此画艺大成,但此时的艺术之道已不再是“华山一条路”了,多元化的变迁使得赵氏的画在他的那个时代(当时大兴沿承石涛、八怪一路传统大写意画风)无法取得主导的辉煌。

2023年5月,入选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3]

艺术特色

在书法上,赵叔孺正草篆隶皆擅。行楷出入赵孟頫、赵之谦,恬静娟美;篆书得力于李斯、李阳冰,平稳圆转;隶书融会两汉,有秀逸之趣。亦精篆刻,宗法秦汉,参研宋元,以工见长,不滞不板,行刀以冲为主,造诣极深,时人将其与吴昌硕并誉为“瑜、亮”。所刻“先忧事者后乐事”为其精严之作,神明独迈、繁而不乱。在整体布局上产生自然和谐的效果,构思严谨,为人喜爱。清末即与吴昌硕齐名,又与黄士陵、齐白石、王福厂并开“民国印坛五大流派”。

晚年生活

赵叔孺晚年曾获得东汉延熹年间和蜀汉景耀年间的两张弩机,所以自称二弩老人,且榜其斋为二弩精舍,并著《二弩精舍印谱》。1945年4月18日赵叔孺因患肺炎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有《赵叔孺先生遗墨册》等传世。

2赵叔孺资料

3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近代宁波书画篆刻家赵叔孺

张念祖

发布时间 : 2013-09-01  23 : 18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 大 ] [ 中 ] [ 小 ]


    赵叔孺,名时棡,字献忱。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卒于民国34年(1945年)3月,享年72岁。他毕生孜孜不倦于书、画、篆刻诸方面的创作和研究,还精于鉴识古代文物,颇负时誉。

    赵叔孺出生于官宦家庭,世居宁波水凫桥。父名佑宸,号粹甫,官至大理寺正卿,称廷尉公。曾以名翰林简放江苏江宁府,次年调守镇江府,任内生叔孺。镇江府旧名润州,府署筑在山上,相传为吴大帝(孙权)故宫遗址,生其间者谓主吉祥,其父因为之起名润祥。

    叔孺童年时即表现出艺术天禀,据说幼时就能画马。1881年,叔孺年甫八岁,其父调补江宁府,春节宴会宾客,席中有一位闽县林颖叔方伯,闻叔孺能画马,要他出来相见,当众挥毫。叔孺应命立刻画了一幅神逸的奔马,一座传观,诧为神童。林颖叔极为赏识,次日请冰人说婚,许其七女为叔孺配,至17岁迎娶过门。这是他青少年时代的一段佳话。惜林氏夫人不寿,于38岁时就去世了。赵叔孺19岁时,他的父母亲和祖母徐太夫人先后去世。

    青年时代的赵叔孺,在艺术上已卓有成就。23岁时即辑有《二弩精舍藏印》一集。“二弩”是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为蜀汉遗弩,是赵家珍藏的古文物,因名其书斋为“二弩精舍”,叔孺晚年自号为“二弩老人”。

    从28岁到38岁的10年间,赵叔孺先后做过同知、通判等几任小官。从他的性情淡泊、爱好金石书画来看,做官恐怕也是权宜之计。故自辛亥鼎革以后,赵即杜门不出,销声匿迹于海上,以烟云为供养,以翰墨为嬖娱,还其本来面目,得到真正归宿。鄞人张于相所撰赵叔孺传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服阕入都,历署福州平潭同知,兴化府粮捕通判,福州泉州二府华洋同知,加运同衔。所至有政声。会遭国变,挂冠归里。性恬退,不乐于谒。是时君犹年壮,而大理公门生故旧,改元后颇多通显。佥讽君再出。君笑谢日:‘士贵适性,余雅耽金石书翰,玩而老矣,何用外求。’困自镌一印以见志……”

    赵叔孺的艺术造诣,获益于岳家颇多。他在25岁年上,因纳资以同知引见,分发福建,寓岳家。其岳父林颖叔也酷爱金石书画,收藏极富。翁婿二人志同道合,十分相得。赵在岳家得见许多古代文物藏庋,喜出望外,便专心致志攻读三代吉金文字,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书画,如此三年,成绩斐然。在36岁时(宣统元年)编拓出《二弩精舍印赏》八卷,内集明、清名家篆刻,蔚成大观。赵叔孺自己也是一位古物收藏家。他庋藏的彝器宝鼎很多,有商飤鼎、周叔氏宝林钟、仲五父敦、魏景初帐构铜、梁虞思美碧玉造象等等,都很珍贵。由于他收  藏富、阅历深,故鉴别力也很强。他的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自38岁起,赵叔孺和哥哥赵时桐携眷到了上海,居虹口华德路;第三年迁至提篮桥三福里。这时开始,赵叔孺便以篆刻、鬻字画为生。他广交朋友,如鄞县高振霄、上虞罗振玉、余杭褚礼堂、杭县王福庵、丁辅之、四川张大千,都乐于折节相交,尊赵为金石之学泰斗。

    民国元年(1912年),赵叔孺编辑了《汉印分韵补》六卷。这一时期,是他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各地慕名来求墨迹和治印的人,络绎不绝;登门求教、愿执弟子礼者也接踵而来。在他48岁时,有平湖陈巨来、永嘉方介堪、吴县潘子燮等先后来学,以后深得师承。陈巨来,方介堪的篆刻,也誉满艺坛。陈巨来长圆朱文印。大凡南北耆宿所用印章,多出此两人之手。潘子燮精于山水画;另一高足叶露园擅长花卉;其他门人如俞叔渊、赵卫壬、厉国香、张鲁庵等亦蜚声海内。闻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亦为赵氏门人。综其一生,所收门人约60余人。

    赵叔孺于52岁时,编成《古今文字韵林》六卷;68岁时,又刊行《二弩精舍印谱》六卷,内有自刻印三百钮,堪称代表作品。他的篆刻,得力于前辈赵撝叔,取浑厚、圆融一路,白文仿汉铸印,朱文则参以周泰小铢。旁及镜铭。近百年来,印人辈出。赵之谦(撝叔)集徽、皖、浙三派于一身,功侔造化。赵叔孺又承其家学,取精用宏,另成一家,时人推为二百年来叔孺第一。

    赵叔孺自51岁起,每逢元旦,黎明即起,焚香静坐。少顷,即自刻纪年印一方,以志快意。如此直至去世前22年间,未尝中断。

    晚年,他在艺术上已炉火纯青。68岁时,在为他的学生裘荫千所刻的一方朱文印“月上簃”中,浑厚圆融,天趣横溢;四面边款《月上簃小记》凡270字,笔画苍劲。高龄犹能在这一方寸之间刻制如此精湛的杰作,令人倾倒。

    赵生平精研古金石学,对三代彝器,多究心其文字,故篆刻乃臻上乘。他对篆刻的历史知识,也很渊博。在给印友的印谱上题序时,每每把这些知识及其精辟见解写上,举凡篆刻的起源、印章的由来、印谱的钤拓收集,都能历数其年代沿革,教学后人。他题《张鲁庵藏印序》中云:

    “篆刻之法,肇自列国,盛于秦汉。当时儒者轻之。杨子云以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自有宋晁王颜姜诸公倡导以后,士人风从,于是篆刻遂成专学;而印之百谱,亦自此始。……自明人集名人手刻,钤盖成谱,逊清诸家,亦遂踵行。”

    又在《秦汉小私印选序》中云:

    “印之传于世者,秦以前曰铢,汉以后曰印;印分官私。私印文字较见工整,后之学者,多取资焉。自宋宣和创为印史,厥后集印者代不乏人。”

    其在《何雪渔印存序》中云:

    “文土刻印始于宋元,其间率用犀象角木之属。逮明王元章以花乳石为印,篆刻之学,始渐昌明。”

    以上足觇其对金石篆刻历史典故研究之一斑。

    赵叔孺一生大约篆刻了一千钮印子。我在一本《赵叔儒先生遗墨》中看到了一小部份作品,代表性的有:汉白文“仆累庐”、“特健药”、“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照读楼”、“听涛轩”诸印;朱文有仿宋元印“云怡书屋”、“安和室” “破贴斋”、“七姊八妹九兄弟”、“月上”等印,皆琳琅可观。

    到了晚年,他对于篆刻一事,渐渐推举学生陈巨来、方介堪两人去做。

    赵叔孺在上海时,由亲友及门人发起,曾有过两次祝寿活动。60岁时(1933年).在老北门安乐坊章显庭房子祝寿,慈溪名士陈屺怀为他撰写了寿文;70岁时(1943年),假座大东酒楼祝寿,同邑张于相为其撰写寿文。这两次祝寿活动,与其说是庆筵,毋宁说是一次艺坛名流的会师,使人想起古人在兰亭修禊的事来,果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聚。

    赵叔孺和他的门人子弟,于1942年在上海大东画厅举行过第一届赵氏同门金石书画展览会,堪称艺坛盛事,这已是他69岁时的事。

    赵一生之中,绘画大约不过百帧,算不上是一个多产作家。但他的画虽少而精,有“一马黄金十芴”之称,足证他是擅长画马的。他所绘的山水花卉、翎毛草虫,也是师法造化,饶有情趣。其用笔直追宋元,而意工兼长,不落窠臼。由于他从小爱画马,故写作生物,注重象形,不是刻板地从古画本学来,而是从实际出发,默识揣摩,从自然中得来。时人对赵叔孺绘画的评价是:“斟酌龙眠沤波,山水绝似元贤,花鸟则兼宋法,浑厚之气,敛入毫芒。”他在49岁时,于端阳日曾写过一幅锺进士图,神采奕奕;其它卷帙,能列举其名者有:《三骏图》、《高柳饮马图》、《关山行旅图》、《桐荫高士图》、《新蚕上箔图》、《马嘶芳草图》、《五骏图》、《天马图轴》、《岁寒图轴》、《碧梧栖老图》、《八骏图》、《紫绡黄鸟图》、《春郊散马图》、《芙蕖双鸣图》、《春江水暖图》、《芭蕉白头图》;摹本中有:《临清湘小幅》、《李龙眠五马图》、《仿六如秋林觅句图》等。这些不过略举其中一部份。赵氏之画,散于各藏家,现一纸半缣,已不可多得矣!


    赵氏书法,不拘一格,对李北海、赵孟頫及魏晋诸帖皆熟,篆隶并美;所写小篆楹联条幅,珠圆玉润,令人喜爱。其所临摹碑帖,亦均能得其神髓。他平时即常诫嘱学生及子侄辈,要求他们对临摹古迹,或书或画,勿必酷肖;但必要得其神韵,以能自运机杼,显出崭新面目为贵。他还说:“盛世文艺,必有雍穆气象,乱世则否,这是人心使然。”

    艺术行家有一句话,叫做“以有规矩入,以无规矩出。”这是对艺术的高要求。赵叔孺的书画篆刻艺术,在晚年可以说是“有规矩”,又“不要规矩”。既得之天,又得之人。得天者,禀赋也;得人者,成法也。

    赵著文不多,诗词更属罕见。但在画轴中偶有绝句题咏,颇具闲情逸致。年至72岁(1945年),因染感冒,寒热加剧,医生诊断为肺炎,药石无效。同年3月17日卒于寓斋。其门人为了追念遗德,恭上私谥日“和敏”,取“不刚不柔曰和,好学不怠曰敏”之意。





联系我们
  • 手 机:13521205815
  • 电 话:010-63517989
  • 邮箱:dahanhualang@163.com
  • 地 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扫一扫加微信

13521205815

欢迎来电咨询

首页 名家索引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古旧书画 西洋艺术 古玩杂项 疑似真品 大瀚藏品